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

大河报采访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王复明院士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1日 信息来源:大河报

大河报采访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王复明院士

大河报2024年3月10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布局建设“水灾防治”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樊雪婧 康亚飞

今年两会,“新”字频现。

作为我国有名的“防水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围绕水灾防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携提案赴京参会。

其中就包括“防水”领域科技创新,和对新时代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

城市防涝关键科学技术亟待破解

因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设施安全维护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基础工程渗漏涌水防治和隐蔽病害诊治方面取得系统创新成果,王复明被亲切地称为“防水院士”。

心怀“固坝修道”,自1993年回国以来,他带领团队长期坚持在工程现场开展试验研究,对防水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有着深入的思考。

王复明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水灾害对堤坝等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带来严峻挑战,也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就是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水灾防治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王复明说,城市防涝排涝成为城市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隧道等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作为城市地下设施安全运维的痛点之一,水灾变防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也亟待破解。

在王复明看来,我国水灾防治科技创新平台支撑能力不足、水灾防治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脱节是主要原因。

“水灾防治涉及水利、交通、土建、地质、环境等多个行业及学科,在城市内涝防控等新课题上,很难开展跨学科协同攻关。”王复明说,现行水利、土木、交通等学科专业设置过窄过细,教材更新缓慢,跨学科、大尺度、真场景实践育人基地匮乏,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

布局建设“水灾防治”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如何改善现状?

“水灾防治事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灾变防控关键科学技术难题急需破解。”王复明建议,尽快布局建设水灾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全链条贯通、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提供不可或缺的试验条件,引领国际水灾防治学科发展,为堤坝安全保障、山洪灾害防治、地下及岛礁工程建造运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针对人才培养,王复明建议,加快建设科教融合、开放共享的水灾防治人才培养基地。

“综合型、真场景试验实习基地是水利、土木、交通、地质等行业人才培养的短板,严重制约水灾防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王复明说,建议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以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行业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以若干单体特色原位试验场为支点,建设产科教融合、全方位开放、跨行业共享的实践育人基地,构建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供人才支撑。

寻找答案,建设“工程医院”回应时代之需

近几年来,针对这些关键问题,王复明和团队也在不断探索着,“工程医院”和足尺试验场就是他和团队回应时代之需的答案。

2017年,“坝道工程医院”成立,这是王复明倡导成立产科教融合共享平台。“以固坝修道为使命,所以,我们取名‘坝道’。”

自成立以来,“工程医院”面向土木、水利、交通等相关行业,已在全国23个省市成立76家分院,逐步形成了“跨行业、跨地区、网络化”的“工程医院体系”。

王复明介绍,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土木、水利、交通、海洋,可以叫作“大土木”。“新时期,我国的工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也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新需求,我们要培养具有全生命周期理念、建养一体化的人才,和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他看来,“工程医院”产科教融合共享平台能够有效打破行业及学科的“壁垒”,高校和企业的“围墙”,研究生、本科生、职业教育及科普教育的界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界限,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汇聚盘活高校和企业的特色实践教学资源,形成全天候开放、国内外共享实践育人场群,推动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协同发展。

媒体报道:

https://news.dahebao.cn/dahe/appcommunity/2012075?newsId=2012075


分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