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二次手术的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校一附院心外科赵文增教授为成功手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极端凶险,手术难度很大,死亡率极高。据郑大一附院心外科赵文增教授介绍说,夹层动脉瘤最主要的危害是破裂大出血,患者瞬间毙命,因此,夹层动脉瘤往往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多急剧发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的脏器缺血症状。目前手术是治疗夹层动脉瘤破裂的唯一有效方法。
36岁的王先生,7年前曾因马凡氏综合征做过心脏升主动脉置换术。日前,突发的剧烈胸背疼痛使王先生无法忍受,速就诊于郑大一附院。心外科赵文增教授和许华山博士接诊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需及时手术治疗,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和象鼻支架手术,需置换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手术难度极大,风险高,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下涉及脑、肾、脊髓等全身主要脏器的保护,术后常合并昏迷及截瘫等并发症。由于患者曾经做过心脏手术,手术区域粘连,二次手术加载的难度不亚于两个这样的手术,风险更大。术中要吻合口多,手术工程量大,而吻合口易广泛渗血,止血困难。经过慎重的科室会诊和与家属的沟通,手术及时进行。
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与常规心外科的体外循环比较,夹层动脉瘤的体外循环要求更高。体外循环要始终注意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术中见胸骨前后广泛粘连,不见正常的解剖结构,心脏粘连在胸骨上,游离组织非常困难。赵文增教授又创新手术灌注方式,采用右无名动脉插管,左股动脉插管,上下腔分别插管方式灌注,降低了低温体外循环对机体的负面影响,使心、脑、肺、肾及脊髓等重要脏器功能得以保护,并且节省了手术时间。手术历时8个小时,成功完成,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术后许华山博士说,大血管置换术国内做得很多,但二次手术行大血管置换手术的非常少,而能够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个手术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有备而来,术前准备充分,包括手术方式的研讨和各种困难的充分估计,当然更重要的准备是赵文增主任几十年来经验的积累和沉淀。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06-15 12:39:03